close
 天然染色在台灣


 早年台灣原住民即擁有獨特的染色技藝,從原住民各族的華麗服飾中,我們仍可窺見昔日染色的華彩,原住民用來染色的植物各族不同,常見的有薯

榔、相思樹、薑黃、九芎、埔鹽、芭蕉汁、楊梅、藍草、黃梔子 。後來移民社會不斷注入的染色文化,使得台灣的染色工藝更加蓬勃,例如早年三峽、鹿港、美濃等地,都因擁有聚集成市的染坊而帶動整個地方的經濟繁榮,其中尤以藍染最具規模。連雅堂『台灣通史·風俗志』記
載:「沿海漁戶悉以薯榔染衣, 其色為赭,渝水不垢」,薯榔染魚網及衣物,在台灣本島早已使用多時,至於檳榔、相思樹的紅褐,黃梔子、鬱金、楊梅染的黃色,烏臼、九芎、栗殼所染的黑色等等,也都是民間運用本土植物染料所進行的染色。事實上,天然染色在台灣已有很長久的使用歷史。


 台灣位在低緯度的亞熱帶地區,氣候溫暖潮溼,適合各種植物的生長,加上台灣地形起伏變化較大,低、中、高海拔的植物隨地形變化而呈立體分布,因而孕育了多種多樣的植物種類。在這麼豐富的植物當中,有許多植物的根、莖、葉、花、果中含有大量的色素,它們是隱藏在山林田野間的寶藏,也是大自然賜給台灣人民的無窮財富。

 

近年來,由於國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,深耕本土藝術文化的呼聲也日漸強大,找尋台灣本土色彩的力量已開始匯集,在國立台灣工藝研究所、臺中縣立文化中心等單

位及幾位染織老師的帶動下,自然地形成了一股學習風潮,相信這股力量會與日俱增,而使天然染色普及到不同的生活角落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joycosmetic 的頭像
    joycosmetic

    joycosmetic的部落格

    joycosmetic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